因為建築群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只從外圍觀察。
先此聲明,我個人反對在金鐘興建新政府總部的,我覺得,如果政府希望營造親民的形象,可以考慮在南昌站附近覓地興建,反正南昌站仍未興建任何建築,何不在南昌站興建,因南昌站對面是公屋富昌村,主要官員們每天工作時都會望到公屋住宅,可時刻警愓他們,香港還有一大班基層市民的。現在把政府總部放在添馬艦地皮,左邊是解放軍中環軍營,右邊是中資公司,後面是金融區,前面享有無敵海景,脫離了基層市民,缺乏面對市民的勇氣。
最初以為新政府總部建築群會有天橋直接直入海富中心,到達海富中心後才發現天橋沒有駁入海富中心。前往新政府總部建築群,除了經龍和道/立法會道外,還可以使用連接統一中心的行人天橋,以及港鐵金鐘站A出口外橫跨夏愨道的行人天橋前往。
由金鐘站A出口對出的行人天橋前往新政府大樓建築群,天橋兩旁都種了植物。過了天橋後,抬頭便看到「門常開」了,這個設計是承辦商投標設計中獲選的設計,由兩幢建築組成,兩幢建築頂部有建築連接,中間中空,避免遮擋後面建築物的海景。「門常開」下面是由康文署管理的添馬公園,現時只能步行到龍和道北邊行人道,龍和道以南的地方已被圍封,南方正進行中環灣仔繞道的工程,估計未來從添馬公園可以一直步行到海濱。
穿過「門常開」後,左邊是行政長官辦公室,這幢建築比較矮,比起後面解放軍駐港部隊大廈還要矮,感覺像是特首要向北大人低頭。行政長官辦公室對面是新立法會大樓,外牆雖然是玻璃幕牆,但因為走廊另一邊是不透明的牆,所以在公園看不到立法會大樓內部。看到這幢新立法會大樓,不禁與德國柏林的德國國會大樓比較,相對於德國國會大樓遊客可以從穹頂透明地看到國會,新立法會大樓似乎只能從內部監察立法會運作。從龍和道轉到立法會道,到達立法會大樓正門,這裡有兩個議員出入口,一個是面向立法會道,另一個在側邊,有一條閣閣的走道通往停車場,而採訪區、示威區及請願區就設在這段走道近入口的一邊。示威區感覺比較細,只能容納三塊橫額,比較舊立法會大樓,示威區似乎縮小了。和舊立法會大樓的停車場入口不同,新立法會大樓停車場入口設置了大型車閘,和警察總部的車閘差不多,約一米半高,設計者可能因為近年的示威文化轉變而需安裝不少東西去保護「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及官員吧。
新立法會大樓外是迴旋處,立法會道幾乎沒有車使用,但添美道因只得一條行車線,所以車龍很長,我不明白為何要設置迴旋處,減低添美道的車流。
因為這次只從外部參觀新政府總部建築群,所以不太了解建築群的內部設計,留待立法會搞立法會大樓開放日時再去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