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點評會展站

港鐵東鐵綫過海段已於2022年5月15日通車,網主因此特地在通車當日試乘。

港鐵沙中綫官方網站:https://www.mtr-shatincentrallink.hk/tc/home/

港鐵沙中綫官方網站會展站介紹:https://www.mtr-shatincentrallink.hk/tc/project-details/alignment.html#tabs-6


會展站(以下簡稱「車站」)是東鐵過海後的第一個站,位於前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以下簡稱「舊交匯處」)的地底,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相隔菲林明道及香港萬麗海景酒店。為了興建這站,港鐵將灣仔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臨時安置在東北方的填海地,在車站結構建成後再在其上重建巴士總站,而新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以下簡稱「新交匯處」)於車站啟用前一天的5月14日率先開放,並改名為會展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在評論車站前,先評論配套的新交匯處。新交匯處用地曾計劃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以下簡稱「會展」)擴建用地,但其後改為利用會展舊翼對面的灣仔政府綜合大樓用地(分別為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及灣仔政府大樓)。新交匯處為露天設計,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北邊近會議道以巴士總站為主的部分,及南邊鷹君中心及海港中心對出的部分,北部西邊靠近B出口一邊亦設有過境巴士售票處,不過因為防疫關係暫時沒有跨境巴士服務,而隨著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從會展站乘搭東鐵綫可直達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深圳,網主不知道這個過境巴士站是否仍有足夠客量支撐。兩邊出入口及行車方向不同,北邊巴士總站的入口位於菲林明道,往東駛入坑狀巴士總站後再左轉往西駛到東北方工程後北移的會議道(在會議道設有兩個出口),可惜的是雖然大多數巴士都左轉菲林明道,但出口只接駁會議道而沒有提供直接左轉菲林明道的行車綫,而大部分巴士均左轉菲林明道,而新交匯處出口離菲林明道/會議道/博覽道東/龍和道十字路口太近,也沒有巴士專用左轉車道,巴士除了駛離新交匯處時需要等候其他車輛外,往往在需要在路口「食燈」,當新交匯處繁忙時亦會阻礙巴士駛離;另一方面,巴士總站沒有掉頭匝道,如需要調度巴士,需要先使用上述道路離開巴士總站,再從菲林明道重新進入;南邊入口則位於會議道,出口則位於菲林明道,西邊鷹君中心對出設有一個的士站,不過網主數次路過都看不到有的士在等候。新交匯處亦設有洗手間,位於A出口旁。興建車站前,車站上方的行人天橋曾設有斜道及樓梯連接舊交匯處,以方便使用者從天橋網絡及舊交匯處對面的灣仔碼頭前往,但重建後則沒有重新提供連接,只靠兩邊的地鐵站出入口及B出口對出的行人過路處提供連接會議道兩邊的連接;另一方面,南北兩部分為不同方向的分隔車道,中間設有鐵欄分隔,只在車站A出口和B出口北邊對出設置過路處,無論從灣仔北的一眾建築建築群(例如面向新交匯處的鷹君中心和海港中心)或是新巴總對面的灣仔海濱長廊和灣仔碼頭,前往新交匯處都不算方便。雖然新交匯處面積很大,不過由於所在之地為寫字樓區域,除平日下班時間及會展、海傍長廊進行特定活動外,候車的人不多,加上坑狀車坑不算長,以長度計約1.5架巴士﹐要泊下第二架巴士有點勉強,更甚的是由於沒有專用的落客位置,巴士或需在車坑尾停下落客,乘客需在車路步行前往行人路,或會有被巴士撞到的風險,也不方便輪椅人士離開車站。其實將交匯處改為鋸齒狀似乎較為適合,一來鋸齒狀較方便候車者和落車乘客,也方便乘客來往巴士總站,中間的空間也能設置更多泊位,不過對於在南部影綫區違泊的私家車來說可能現時設計會較方便。

新交匯處平面圖,最下方為的士站

新交匯處巴士總站部分

巴士坑長度約只有1.5架巴士,部分巴士甚至停在坑前過路處,可能會阻礙有需要人士前往其他巴士坑

巴士坑長度約只有1.5架巴士,不少巴士後半都未能進入坑內

排隊位不算寬闊,加上只在車頭位置設置過路處,如站坑有人排隊,要從過路處前往排隊可能需要排隊人士稍為讓路

最西邊的站坑旁設有皇崗巴士售票處,這站坑似乎是預留跨境巴士使用

會展站B出口東南方行人路被鐵欄阻隔,從鷹君中心前往新交匯處北部(巴士區)需穿過或繞過會展站B出口

新交匯處南(左)北(右)部分以鐵欄相隔
新交匯處南部近鷹君中心設有的士站,但網主多次到訪均沒有的士等候

雖然鷹君中心及海港中心設有樓梯及扶手電梯連接平台及地面,但前往巴士總站卻不方便

由於新交匯處南北兩部分被鐵欄阻隔,從鷹君中心及海港中心前往乘搭巴士需要繞路

影綫區不時有車輛停泊

巴士總站部分設有兩個出口,均連接會議道西行

由於會議道西行只有兩條行車綫,最左綫為左轉菲林明道,巴士駛出新交匯處時需要和其他車輛爭路,而大部分巴士均左轉菲林明道,加上新交匯處出口與菲林明道間距離太短,因此很多時都會在會議道「食燈」,亦阻礙其他巴士駛離

為方便司機和乘客,會展站A出口外設有會展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公廁,洗手間雖然面積不大,但仍算潔淨﹐通風也不俗。


洗手間廁格設有電子感應沖廁,但感應按鈕採用變色的設計網主覺得作用不大



洗手盤設有兒童專用的設計



車站主體建築樓高五層,在地面及其上分別是A出口及B出口地面及其上層(U1層),另外三層俱位於新巴總下方的地底,分別為(從地面向下計)L2層的大堂、L4層的上層月台及L5層的下層月台。另在A出口及B出口外分別設有通風及機電設施,而在B出口斜對面,菲林明道與會議道交界處亦設有緊急出口。

車站地面部分,上層為連接旁邊大廈平台層的行人天橋

先分析地面以上的結構。A出口及B出口位於新巴總的東、西兩邊,上層分別連接海港中心及鷹君中心的平台層,透過兩幢大廈的平台及周邊行人天橋連接車站周邊建築及地點,包括會展(也就是車站名字來源)、灣仔碼頭、灣仔海濱長廊、新鴻基中心、華潤大廈及木棉花酒店、中環廣場、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等,兩邊各有一部升降機(停上層、地面及車站大堂)、樓梯和三條扶手電梯連接地面,而地面則有四條扶手電梯及樓梯連接車站大堂。A出口向海港中心一邊,尚且能滿足出入需求(雖然A出口地面緩衝區比B出口的大,不過A出口近為灣仔運動場,在疫情前每年都會舉辦校際運動會,每年都有過萬名學生到場,加上上班高峰,網主不肯定這出口在極端情況下能否應付)。雖然車站名為「會展站」,但設計上似乎未有充分考慮會展的人流,例如兩個出口都不是直接接駁會展。B出口為較接近會展的出入口,在會展舉行大型活動時,動輒有數以萬計的人流(例如香港書展,在疫前七天入場人次超過一百萬,考慮星期六、日人流較多,這兩天可達二十萬人次以上;緊接香港書展的香港動漫電玩節,入場人次亦有數十萬,而每年8月舉行的香港美食博覽,疫前入場人次亦超過五十萬),加上不少乘客在參加完活動後都會滿載而歸,單靠3條上下行扶手電梯及一部升降機,在人潮眾多時或未能滿足需要,而由於連接車站大堂和地面之間為四條扶手電梯,比連接地面與上層出口的三條扶手電梯為多,在2022香港書展舉行期間只留一條作下行,加上地面層緩衝區不大,從而令地面層成為樽頸位;此外,在大型活動如香港書展時,會展都會實施人潮管制,港灣道一邊設為入口,而博覽道、博覽道北及博覽道東則設為出口,參觀者從博覽道北及博覽道中離場,需經過博覽道東,再利用行人過路處橫過龍和道和菲林明道才能進入B出口,實在難言方便;另一方面,金紫荊廣場亦為(某國)旅客常到之地,也是每逢重要日子舉行升旗禮的地方,如能將B出口上層的行人天橋北延,除了減低對十字路口的等候時間,也方便乘客來往金紫荊廣場、灣仔海濱長廊和灣仔碼頭,不過由於會議道北側為中環灣仔繞道的地下行車隧道,如沒有預留結構,要興建行人天橋可能有一定難度。

會展站A出口連接地面和上層的扶手電梯與樓梯

車站地下部分為車站設施部分,其中L2層為車站大堂,而較下的L4及L5層則為月台部分。L2層分為兩部分,南邊部分為非付費區,東、西兩邊為連接車站出入口的升降機、扶手電梯及樓梯,中間為車站商店。北邊部分為付費區,其中洗手間位於西邊,為智能洗手間,除了顯示閒置廁格數目外,亦設有環境監察系統,亦有記錄廁格使用時間,當使用者使用時間過長,就會通知相關職員。雖然車站大堂設有不少扶手電梯,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付費區中央部分,付費區東西兩端雖各設有一條上行扶手電梯及寛闊樓梯,惟L4層兩端月台較為狹窄,加上這兩組扶手電梯採用疊式設計而非中央扶手電梯般採用較剪式設計,令乘客從L5層月台兩端來往車站大堂都需途經狹窄的月台﹐對乘客來說頗為不便,而只有一條上行扶手電梯亦不能吸引乘客進站後移向車站兩端。


L4及L5層為月台部分,其中L4層為南行(往金鐘)方向,而L5層則為北行(往羅湖/落馬洲)方向。月台採用島式疊式的跨月台設計,北邊為東鐵綫月台,南邊則為預留北港島綫結構,但由於北港島綫西邊的走綫位於金鐘站以北,走綫無可避免地需要會穿過東鐵綫,加上西邊亦有荃灣綫路軌,而中環灣仔繞道亦在東鐵綫路軌北方不遠處,連同車站不遠處會展的結構及淨化海港計劃的排污隧道,大大增加未來北港島綫的工程難度;相對來說,車站東邊主要結構只有堅拿道天橋,如在興建車站時將東鐵綫放在車站南邊月台,而讓北港島綫在車站以東預先跨過東鐵綫,再將北港島綫月台放在北邊月台,可能會降低北港島綫的工程難度;另一方面,北港島綫到本文發表時仍未有興建的時間表,如設計車站時將月台佈置改為像紅磡站般,東鐵綫月台集中在上層(L4層),而北港島綫月台集中在下層(L5層),並將連接L4層至L5層的設施暫時關閉,相信更符合成本效益,也不致出現北港島綫在會展站以西的東鐵綫與北港島綫的交叉問題。

(稍後補回相片)

總的來說,會展站的設計有不少問題,近年港鐵新建的車站有不少設計都未有考慮使用者需要,實在令人失望。

相片已上載到pcloud:2022年7月

(由於網主硬碟爆滿,需要先清理才能騰出空間儲存相片,因此需要稍後才能上載相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