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山商場(以下簡稱「商場」)已於2021年12月開放,網主因此於2022年1月抽空去看看,其後亦於2022年2月及3月多次參觀。
前往商場,最方便的方法是乘搭港鐵,在粉嶺站下車,再步行到粉嶺中心站(位於新運路,粉嶺中心附近)或粉嶺名都站(同樣位於新運路)乘搭九巴78A綫(註:由於大部分人在該站上落,早一站上車似乎較好,除非使用九巴轉乘,在粉嶺名都站(官方說法,當然實際上可能在同區車站亦可享有轉乘優惠)享有轉乘優惠),在「皇后山總站」站(註:該站位於皇后山公共交通總站(以下簡稱「皇后山巴總」)內,在2022年1月26日啟用,如錯過了下車,巴士會先到山麗苑,再返回皇后山巴總)下車,商場就在皇后山巴總對面。此外,也有78X、79X、278A等巴士,和503小巴來往各區,乘搭巴士可在總站下車,而乘搭小巴則在商場對面下車,惟這些路綫的班次不算頻密,部分巴士路綫甚至不是全日行駛。駕駛者可從九號幹綫,經粉嶺出口轉入馬會道,再沿沙頭角公路一直走,到軍地迴旋處後右轉入龍馬路,到達迴旋處後右轉,入閘後沿路駛入停車場。
準備停靠「粉嶺中心站」的九巴78A綫 |
來往北區醫院及上水的503小巴 |
皇后山總站 |
停車場入口位於皇頤樓下 |
商場位於皇后山邨(以下簡稱「屋邨」)中央,所在區域前身是皇后山軍營,其後發展為公營房屋項目。首期發展項目包括皇后山邨和山麗苑(以下簡稱「居屋」),而商場是該區主要的商業零售設施。根據招商文件,屋邨人口將達二萬四千人,連同距離稍遠的居屋約三千多伙,2022年後屋邨和居屋入伙後區內人口將超過三萬四千人。政府亦計劃在皇后山繼續發展(參考資料及附圖,以下簡稱「皇后山二期」),在山麗苑對面興建公營房屋,不過預計要到2030-2031年度才會落成。此外,商場對面有兩所學校,屋邨以北有一些村落,也有低密度豪宅,而居屋以東的布格仔村也有少量民居。不過,商場的主要客源為屋邨居民及學校師生職員,其次為離商場稍遠的居屋居民。
位於皇后山巴總旁的學校 |
皇后山邨附近的村落 |
皇后山邨附近的低密度豪宅 |
在分析商場前,先介紹皇后山的規劃。整個皇后山區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位於粉嶺聯和墟以東,軍地以南,現時只有西邊的皇后山邨和東邊的山麗苑,兩者由一條東西向、東邊上坡的龍馬路連接(嚴格來說龍馬路是一條倒T形的道路,倒T的上方為對外道路,左邊通往皇后山邨皇溢樓、皇頤樓、商場停車場及卸貨區,右邊則通往皇后山巴總、皇后山邨其餘樓宇及山麗苑,惟由於左邊的道路路口設有閘口,可視為皇后山邨的私家路,因此可忽略不計),而龍馬路在皇后山邨部向北連接,為整個皇后山的唯一對外車路(山麗苑以東有一條小徑連接布格仔路,經布格仔路及流水響路連接沙頭角公路,但布格仔路路況較差,部分路段亦只有單綫)。
皇后山邨(左)與山麗苑(右)佈局 |
商場和皇后山巴總位於屋邨中央。其實以巴士總站位置來說,以位於道路盡頭為佳,放在中間亦較方便兩邊居民,但皇后山巴總卻與山麗苑一邊有一定距離,加上龍馬路為一段上坡道,當巴士離開總站後,如要服務山麗苑一帶,便需要繞經山麗苑再返回總站或前往市區,浪費燃料;不然直接來往總站及市區,但卻為山麗苑居民及皇后山二期居民帶來不便。另外,商場位於靠近皇后山邨一邊,無論對山麗苑或是未來皇后山二期居民來說都不算方便,尤其是購物後需要步行一段上坡道才能回家,行人路亦有一小段不設上蓋,而由於區內甚少工作機會,估計不少居民可能會在粉嶺下車,再轉乘78A巴士回家,因此山麗苑的居民可能更傾向在購物選擇更多的粉嶺市中心購物,再乘搭78A巴士回家,從而減低在皇后山商場購物的機會;更甚的是皇后山二期亦計劃興建零售設施(可能只是幾間地舖),未來或會分薄了商場的客源。其實像皇后山巴總和商場類似的設計缺陷早在水泉澳邨的規劃已出現,水泉澳公共交通交匯處和商場位於水平較低的位置,其中水泉澳邨較高位置亦有九幢樓宇,由商場步行到較高位置的樓宇可能需時十多分鐘,減低了商場的吸引力。另一個規劃的問題,在於皇后山巴總並不是放在商場旁邊,而是在商場對面,中間相隔了龍馬路,巴總內也不設商舖,這種放置著實浪費了總站的客流。雖然在皇后山巴總旁設置了扶手電梯及升降機,但由於天橋只連接商場「二樓」(第二層平台),巴士總站一邊亦非採用較剪梯的擺法,而採用疊式的擺法(皇后山巴總一邊,中間一層(閣樓)為屋邨辦事處及社福機構所在,而連接商場「二樓」的樓層為平台層),扶手梯入口亦不是面向皇后山巴總,亦距離落客站(位於皇后山巴總車路入口一邊)較遠,而相對上較民生的街市及超級市場(房署意向承租者經營超級廣場)分別位於「第一層平台」及地下,龍馬路以南的五座樓宇,其大堂入口均連接第一層平台,因此可能較難吸引顧客使用扶手電梯前往商場,顧客甚至直接從落客站橫過龍馬路前往商場地下。
龍馬路T形分岔路,右邊通往皇溢樓、皇頤樓及商場停車場、卸貨區,左邊通往皇后山巴總、山麗苑及皇后山邨其餘樓宇 |
皇后山公共交通總站(左)與皇后山商場(右)之間相隔了龍馬路 |
皇后山公共交通總站三面密封,亦不設商舖 |
雖然商場面向皇后山公共交通總站,惟候車站一邊卻沒有過路設施,亦有鐵欄阻隔,只有落客站一邊設有過路設施 |
部分乘客貪方便,直接跨過鐵欄橫過龍馬路前往皇后山巴總 |
扶手電梯並不放在巴士總站旁(相中最右),方向也不是指向巴士總站 |
連接行人天橋的升降機並非面向巴士總站 |
巴士總站缺乏清晰指示指引乘客前往商場、扶手電梯及升降機 |
龍馬路過路設施位於皇后山巴總近落客站一邊 |
商場與山麗苑之間的龍馬路,為一條上坡道 |
商場與山麗苑之間,部分路段不設上蓋 |
商場樓高三層(分別為「地下」、「第一層平台」及「第二層平台」,以下分別簡稱「地下」、「一樓」及「二樓」),另設地庫停車場。商場零售面積約七千三百平方米(包括一樓整體承租街市,但不包括商場對面的兩個商舖,根據招商文件兩舖合共約109平方米),如以一般商場約六成實用率推算,商場面積約十三萬平方呎。雖然商場名為皇后山商場,不過商場除了一樓街市和二樓副走廊外,大部分走廊和公共空間均採用開放式設計,引入天然風,公共空間及走廊亦不設冷氣。其實近年房委會不少中小型商場,商場部分甚至全部公共空間和走廊都不設冷氣,例如晴朗商場、安達商場、安泰商場、水泉澳商場二樓天橋、欣田商場、屏欣商場及新近落成的白田商場。
商場中央為有蓋的公共空間(安裝商場標誌前拍攝) |
商場地下分三部分,分別為東、西段向龍馬路的「街舖」,及中間位於皇后山巴總對面的商舖,另在商場對面的皇順樓對出亦有兩間商舖。先討論西邊的街舖,由於商場對出的一段龍馬路為大致東西向的道路,而這段龍馬路為東高西低的坡道,因此西段的街舖地理水平比中間商場部分為低,兩者之間設有升降機及樓梯連接。東、西段「街舖」前的通道和對出的龍馬路行人路並不完全相通,兩者有鐵欄、花槽和單車徑分隔,而由於下層為地庫停車場,花槽之間亦設有通氣口以保持停車場空氣質素。龍馬路向商場一邊設有單車徑,不過奇怪地商場卻不設單車泊位,由於和商場通道間設有花槽等阻隔,騎單車者也不能直接從單車徑駛到街舖門口停泊。一般來說,相對於商場內的店舖,街舖讓顧客方便地從行人路和馬路進入商舖,也令商舖和貨品更易讓其他人看到,從而更易吸引顧客,製造商機;可是皇后山商場的街舖卻反其道而行,除了在「街舖」與行人路之間自設花槽隔開,只在少部分區域設置通道連接行人路外,由於部分街舖地勢比對出的龍馬路低,加上花槽設有鐵欄阻擋,部分街舖對出的小巴站亦設有有蓋候車區阻擋,連同候車的乘客,令這些街舖更難被外面看到。其實類似的設計早已在安泰商場採用,效果當然是不理想了;相反,將軍澳雍明商場的規劃設計就好得多了。其實要補救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在街舖上方的外牆加裝廣告燈箱,以協助下方的街舖,不過由於小巴站上蓋有一定高度,巴士下層和小巴乘客仍會被上蓋遮擋而看不到,效果亦沒有櫥窗好。
街舖外的小巴站及上蓋阻擋途人望向街舖的視綫 |
商場中央部分 |
商場中央部分設有寬闊的有蓋公共空間 |
商場最深處為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呎的大舖,規劃作超級廣場 |
超級廣場外的樓梯連接一樓 |
19號舖至22號舖之間的一段走廊不算寬闊 |
商場地下東段的「街舖」和上面提過的西段「街舖」情況類似,都是以花槽和停車場通風設施分隔商場通道與行人路,亦同樣地在「街舖」前被小巴站阻擋視綫,在此不再重覆。
商場對面設有兩間街舖,設計上比商場西段的街舖開揚得多,可惜的是這兩間街舖不是緊鄰皇后山巴總,對出亦沒有行人過路設施,和商場的連繫較為薄弱。當然,由於商場以附近居民為主要客源,居民經常光顧商場,對商舖相對較熟悉,規劃缺點相對來說影響較輕微,就是為居民帶來不便。龍馬路向商場一邊設有單車徑,不過奇怪地商場不設單車泊位,反倒是商場對面的一邊不設單車徑,但卻在兩間商舖旁和皇順樓外設置單車泊位。疫情下送貨和送餐服務需求大增,皇后山邨亦有兩幢大廈被劃為檢疫隔離設施,商場外設有單車徑連接山麗苑及周邊地區,但單車配套設施卻未能配合,實屬可惜。
商場對面亦有兩間街舖,位於皇順樓外 |
兩間街舖對出沒有單車徑,卻設有單車泊位 |
商場外設有單車徑,卻不設單車泊位 |
商場「一樓」位於商場東部,主要是整體承租街市,及其外面的幾間商舖。一樓以西為地下廣闊空間對上的空廊,空廊另一邊則是屋邨的露天公共空間,除了有大樹外,也有花槽及坐位供居民使用。商場南邊有另一個露天公共空間,不過由於下方為卸貨區(「地下」),在公共空間設有不少通風口,這些通風口會遮擋店舖的視綫。
商場向南的一邊,從下以上分別是是「一樓」、「二樓」及天台。「一樓」中間為街市入口,左方及右方為卸貨區的通風口 |
「一樓」西邊的公共空間 |
商場「二樓」位於「一樓」部分上方,同樣位於商場東部,分為兩部分,分別是街市上方的室內部分,及在上蓋旁邊的半開放部分。動綫呈T形,室內部分盡頭為升降機大堂,而半開放部分外則是商場中央部分的空廊及其上蓋,可惜的是上蓋沒有和商場整合設計,除了上蓋不能完全遮蓋走廊外,上蓋支柱亦阻礙視綫,如將支柱放在舖內,雖然減少店舖實用性,但卻提高了店舖的可視性。半開放部分設天橋連接皇后山巴總上方,透過升降機和扶手電梯連接皇后山巴總,原意是希望龍馬路以北的居民及商場顧客使用天橋前往皇后山巴總,不過天橋卻沒有好好利用這些引導而來的人流,在天橋兩旁設置商舖,反在天橋走廊西邊設公共空間,但由於沒有上蓋,也沒有建築物遮擋,下午會受太陽直接照射,減低其實用性。
商場二樓室內部分 |
商場二樓半露天部分,可看到中庭上蓋和走廊店舖上方的簷篷之間的一段走廊不是完全被遮蓋 |
201號舖及202號舖外設有花槽,如栽種植物,或會遮擋商舖視綫 |
連接商場二樓的行人天橋,走廊旁是戶外公共空間,但卻不設上蓋,亦有西斜問題 |
商場天台為商場管理處、籃球場及兒童遊樂場,設樓梯及升降機連接各層。
商場部分機電設施及管理處位於天台 |
商場天台設有兒童遊樂設施 |
商場天台設有籃球場 |
商場設有兩組顧客升降機,每組各有兩部升降機,分別位於商場東邊及商場中庭旁。升降機大堂按鈕對上印上各層指示,但除了所在樓層使用白色外,其餘樓層的文字和背景顏色接近,較難讓顧客閱讀。位於商場中庭旁的地下、「一樓」及「二樓」升降機大堂提供冷氣,令網主感到奇怪。商場的升降機只停地庫、地下、「一樓」、「二樓」及天台五層,而升降機大堂設有兩部升降機,理論上等候升降機的時間最多只需三兩分鐘,網主不明白提供冷氣的理據,更甚的是因疫情關係,升降機大堂的大門長開(讓顧客進出升降機大堂時不用觸摸門柄),亦會令冷氣流失,從而更耗能源。此外,這兩部升降機按鈕排列亦令人混亂。
中庭旁的升降機大堂設有冷氣 |
樓層指示除了所在樓層外,色差不明顯 |
升降機按鈕字型色差不明顯(按了按鈕後才會亮燈),加上貼上保護膠,排列亦混亂(五層中最高三層每排一個按鈕,而最低兩層則每排兩個,下面是開關門) |
商場不少舖位外設有「露台」,其中部分設計上為花槽,網主2022年1月到訪時亦看見臨時管理處將冷氣散熱器放置在「露台」,但理論上商場提供中央冷氣,商戶只需要利用商場提供的冷凍水製冷,不需要自行安裝分體機,因此商戶應該不會利用「露台」放置散熱器。不過這些「露台」不算寬闊,部分甚至目測只有十數厘米闊,無論作為管道維修通道還是花槽,似乎太過狹窄,維修打理亦不方便,而店舖似乎亦不設通道連接露台。其實有部分「露台」位於食肆外,如將這些「露台」拉出一點,可善用作食肆的露天用餐區,至少比狹窄的「露台」有用得多吧。
二樓向龍馬路的「露台」 |
商場有不少指示牌,但內容卻令人啼笑皆非。部分商場指示牌指示顧客前往「商場」,不知道希望將顧客指引到哪裡。指示牌中升降機的英文竟然是"Shopping Centre"(意思是商場)。不少指示牌的指示亦不清晰。
「一樓」兩個指示牌亦有問題
|
「一樓」來往「二樓」扶手梯旁的天花指示牌,內容與前一個重覆,如將這指示牌與上面一個互換,將公共交通總站及行人天橋放在左邊,再將箭咀改為↖,而將詢問處改放右邊,再加上說明位置(地下)及↙箭咀,相信會更清晰 |
商場卸貨區位於地下超級廣場後方,而停車場則位於商場地庫。停車場樓底不高,部分位置目測只有約2.6米,但停車場入口卻沒有安裝高度提示牌(龍門架)。停車場的地面沒有為車道髹上顏色,只是普通的水泥灰色,加上地面指示為白色,色差不明顯,駕駛者不易看到地面的標示。商場提供電動車充電設施,不過使用前需要前往繳費處通知職員接通電源,使用後亦需前往繳費處通知職員關掉電源,頗為麻煩,如能在插頭附近加裝對講機讓使用者通知繳費處職員,就可以方便使用者,不需要多次來回繳費處。前面提過停車場有不少通風口及通風設施,其中向龍馬路一邊部分地方為中空設計,而為免上方跌下垃圾雜物甚至有人誤墮停車場,在這些通風位安裝了鐵網,只是由於鐵欄有一定高度,要清理鐵網的垃圾似乎不太容易,網主亦不肯定這些鐵網能否負重;由於這些通風位上方沒有上蓋,下雨天雨水有機會進入停車場,幸好下方設有去水渠,除非遇上特大豪雨,否則只要定期清理垃圾,問題應該不大吧。
車道上方安裝了各種喉管 |
車道沒有採用明亮的顏色 |
停車場入口沒有安裝高度限制「龍門架」,如有高身的車輛誤入,或會撞到管道 |
停車場地面指示色差不明顯 |
停車場提供電動車充電設施 |
充電設施使用條款 |
停車場通風位加裝鐵網 |
通風位下方設有去水渠 |
商場少數優點是其洗手間。商場地下、「一樓」及「二樓」均設有洗手間,其中「一樓」的洗手間位於街市內,由於撰文時街市仍未開放,因此未能視察。地下及「二樓」的洗手間面積頗大,設施數目亦算多,廁格亦提供廁紙及抹手紙(同期的啟鑽商場沒有提供,而白田商場只提供廁紙),廁所亦算整潔。
網主於2022年1月到訪時只有西段爐具電器店開業,而自2月起已陸續交舖,其中日本城旗下的123...by ELLA更開設首家旗艦店,並於3月11日率先開業。其他店舖包括中、西醫診所、食肆、超級市場、五金店等。
123...by ELLA部分店面為首設的生活工房,並由母公司日本城營運 |
商場設有顧客服務台,位於商場地下扶手梯底,雖然至3月中仍未啟用,但在枱面放置酒精搓手液供顧客使用。商場不少地方均貼上安心出行二維碼。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 關於表列處所的指示(以下簡稱「指示」),顧客進入前須先量度體溫,不過商場似乎未有提供量度體溫的設備;指示豁免三類進入商場而未能使用安心出行的人士填寫指定表格,不過商場卻提供了疫苗通行證申報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