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商場的洗手間(2)——硬件篇

本文是商場洗手間系列的第二篇,將「從外到內」探討商場洗手間的設計。(第一篇探討商場洗手間的位置

第一版成文於2015年10月。2019年進行小修訂。



在香港,《建築物(衞生設備標準、水管裝置、排水工程及廁所)規例》(以下簡稱「香港規例」﹐其中有不少問題,網主稍後會提到)監管香港的洗手間設計;香港特區政府屋宇署也提供非強制性的作業備考,但針對的是洗手間的設施數目(2019年註:網主早前引用的是舊版,新版的作業備考(以下簡稱「新作業備考」)在2012年推出,除更改設施數目(減少男廁廁格,相應地增加女廁廁格)外亦加入設備空間的最小尺寸及空間規定);屋宇署也推出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設計手冊,針對的是「暢通易達洗手間」。雖然香港設有「香港廁所協會」,在2010年也發佈洗手間調查結果(但沒有在網站提供連結),不過這個調查發佈有點問題,例如調查訪問以21項關注,向受訪者訪問是否贊成,但在發佈結果時,卻只以排序列出男、女受訪者對有關事項的關注程度,而沒有列出贊成的比率,因此即使「男受訪者第一(最)關心的是氣味清新,空氣流通,有83%男受訪者贊成。同一問題,亦有84%女受訪者表示贊成,但在21項關注事項中排名第9。」,明顯地女受訪者比例上比男受訪者較關注氣味清新,空氣流通,但報告卻得出「可能顯示男公廁的氣味比較惡劣,因此較受男性關注」的結論,而在女受訪者中排名第9,也令人錯覺以為女受訪者較不重視(但實際上有84%受訪者贊成,比男受訪者贊成比率還要高),網主亦覺得可將「氣味清新」和「空氣流通」分為兩個不同的關注事項,因為要達到這兩種目標,採用的方法各有不同,而氣味清新的洗手間未必空氣流通,空氣流通的洗手間也未必擁有清新氣味(沒有氣味)。從香港廁所協會網站所見公開資訊不多,近年也好像沒有產生太大的社會迴響。相對來說,新加坡的情況似乎比香港好,新加坡的Restroom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簡稱RAS,中文可譯為新加坡洗手間協會)無論在職能、研究和大眾參予,都比香港的強得多,除了提供訓練課程、洗手間認證外,也提供洗手間評分平台,另外也發佈了A Guide to Better Public Toilet Design and Maintenance(中譯:更佳公共洗手間指引,以下簡稱「新加坡指引」,最新的修訂版在2013年11月發佈,部分指引以新加坡法例為依據),不少內容都值得商場發展商及建築師參考。另外,台灣內政部營建署也在2010年發布公共建築物衞生設備設計手冊(以下簡稱「台灣設計手冊」),也有不少內容值得商場發展商及建築師參考。

新加坡指引開宗名義提出,一個良好設計的洗手間應有以下數點:(1)清潔乾爽、(2)通風良好、(3)容易打理、(4)仔細設計佈局,及(5)方便傷健人士及有特殊需要人士(網主按:如兒童、照顧嬰孩的人)使用。另外,為確保使用者和設施清潔衞生,新加坡指引更建議洗手間應盡可能減少使用者手部接觸,如入口採用無門設計、盡可能使用感應式設施(如水龍頭、馬桶沖廁)。網主大致認同上述洗手間設計要素,不過網主覺得應加上(6)保障使用者私隱。

有調查發現,商場洗手間大門手柄為藏菌黑點,平均藏菌量高達七百六十多萬菌落;此外,由於使用者乾手不當(稍後會分析洗手間乾手設施),大門手柄經常潮濕,因此正如上段所說,洗手間入口的最理想設計,是採用無門設計,以減少使用者接觸洗手間門的把手等部件(尤其是以網主的觀察,不少男士使用洗手間後都沒有洗手)。但無論洗手間入口是否安裝了門,為避免洗手間外能直接看到洗手間內部,入口宜採用屏風式設計,以遮擋洗手間外走廊顧客的視線,及保障洗手間使用者的私隱。(註:雖然香港規例第IX部是有關廁所的規定,其中第80條規定每個廁所需設一道自動關閉的門,而第81條亦規定,除非廁所設備是化學處理廁所設備,否則每個廁所的門需直接通往露天地方,但不得通往任何用作或擬用作製造、配製或貯存供人食用的食物的房間;第82條2c亦規定廁所通風口需直接與露天地方相通(但根據第88條,如建築事務監督認為適合,則可讓第81條和第82條所規定的門和開口通往一些連接露天地方的未圍封外廊、未圍封露台或未圍封空間),因此香港不少商場、車站、公共設施(如體育館、圖書館、機場)的洗手間都觸犯這條規例。相反,新加坡指引及台灣設計手冊則推崇無門式設計)。另外,部分洗手間入口,打開入口門後可以看到洗手盤鏡子,從鏡子反射可看到尿兜及使用尿兜如廁的人,網主在深圳甚至發現有洗手間將尿兜設在入口旁,當有人開門時能看到使用尿兜如廁的人,這些設計都不能保障使用者私隱,也屬於較差的設計。為避免顧客去錯洗手間,除在洗手間入口(牆身/門)安裝清淅的指示外,洗手間入口上方應安裝清淅的天花指示牌。此外,如洗手間設在走廊,宜將女洗手間設在較深入的位置,原因是避免男士出入洗手間時能看到女洗手間情況,及讓出更多排隊空間予女洗手間(因此,如洗手間入口安裝了門,男、女洗手間入口設在對面的設計其實是一種較差的設計)。另外網主也想藉此研究一下洗手間入口門開門方向問題,不少地方都規定傷健洗手間的入口門需向出口方向向外打開,原因是為免使用者在洗手間暈倒後阻擋洗手間門,但一般洗手間門的開門方向似乎沒有嚴格規定,而在香港,由於不少洗手間都設於消防走火通道內(可參閱系列第一篇——商場洗手間(1)——位置篇),為免阻礙消防走火通道,普遍的洗手間門都是向洗手間內開啟的。網主個人覺得,在可行情況下,洗手間入口門還是向外推較好,原因在於不少使用者(以男士為主,因為女洗手間通常大排長龍,因此女士不會等到差不多忍不住才到洗手間)都是在差不多忍不住的情況下才衝到洗手間,因此打開洗手間入口門時都會使用過多力量開門,因此如沒有採用壓力門較去減低開門力量,容易開門過猛,令洗手間門後企圖離開的使用者受傷,而當洗手間內發生意外,往外推的門較不易被阻擋,不過香港商場一般面積較小,所以會採用往內推的門。
西九匯的洗手間,由於沒有天花指示牌,洗手間門的材料也和走廊牆身相若,不仔細看會找不到洗手間
PopWalk的洗手間入口不明顯


新都城中心二期的洗手間,入口採用無門式設計,為免途人能看到洗手間內部,入口採用屏風式設計

祥龍圍邨/祥龍薈的洗手間,由於洗手間門長期打開,從球場可以看到女洗手間廁格。
這洗手間也有另一個問題,稍後會提到
香港和內地商場的洗手間設施(主要是馬桶/蹲廁,但部分洗手間連洗手盆都不足夠)不足,網主在不少商場都看到女洗手間門外大排長龍,而一些男洗手間也有輪候廁格的情況。雖然香港政府已立法要求商場需提供若干數目洗手間設施,但似乎未能滿足顧客需要。不少傳媒、機構著眼於男、女洗手間設施比例,以男、女洗手間設施比例去衡量洗手間設施是否足夠,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忽略了洗手間設施數目,實際上不少商場的男洗手間設施都不足夠,新作業備考更減少了男洗手間設施數目。另外一些不良的設計,也減低可用設施數目,如壹號名薈的洗手盆以L形排列,尿兜也以ㄇ形排列,但放在牆角的設施距離過於接近,因此實際上不能同時使用。2012年修訂的作業備考雖然規定洗手間設施的間距,但仍有部分商場沒有遵從。新加坡指引提供設施之間的最少距離,就以上述牆角的例子為例,尿兜中央距離牆角的距離最少分別為0.4米及1.1米,而洗手盆中央距離洗手盆桌邊的距離最少分別為0.85米及1米,以確保使用者使用設施時不會阻礙其他使用者。新加坡指引沒有建議面向式列排設施的最少距離,大概是不鼓勵洗手間設施以面向方式排列吧;相對來說,新作業備考提供了面向方式排列的建議最少距離。
壹號名薈牆角兩個洗手盆過於接近
壹號名薈尿兜過於接近,雖然圖中看到8個尿兜,但大概只能讓4人同時使用吧,如使用者背上背囊,更會阻塞通道,令其他使用者不能使用較入的尿兜
黃大仙中心北館(前稱龍翔廣場)洗手盆也採用L字形排列,角落的兩個洗手盆也是過於接近
雅蘭中心某層男洗手間,尿兜太接近洗手盆
洗手間地面宜採用防滑物料,如不幸採用了不防滑的物料,可考慮將防滑膠蓆舖設在洗手間地面,不然每當地面濕滑(例如不少人洗手後會把地面弄濕),容易釀成意外。另外,地面也應設有去水口,及設有適當斜水,以便將水引導到去水口。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地面坡度應為1:100,去水口亦應放置在每一廁所正中央位置。另外,網主也遇過一些洗手間,入口的水平比洗手間要低,這種設計不利於日常清潔,因為清洗時水會流向較低的入口,從而流出洗手間外,而當洗手間地台去水淤塞,更會有污水流出洗手間外。
洗手間地面去水口
誠品生活尖沙咀店的洗手間入口,由於洗手間入口比洗手間低,每當清洗洗手間,或洗手間地台去水淤塞,污水就會流出洗手間
為保持空氣清新,洗手間內安裝空氣清新機(普遍安裝在近入口的牆身,但如洗手間面積不小,視乎情況安裝多部空氣清新機),定期噴灑空氣清新劑。除商場自行購置外,不少商場會選擇以月費形式向服務公司租用,這些服務公司每月會派人檢查空氣清新機,及補充空氣清新劑。(網主將在洗手間第三篇針對洗手間管理的文章中討論這些服務公司提供的服務)
掛牆的空氣清新機
洗手盆也是洗手間的重要元素,常見的洗手盆有槽形、內嵌式盤形、外置式(也就是放在洗手盆桌面上)等,一般來說以。商場的洗手盆一般以陶瓷為主,但也有以不鏽鋼、塑膠、聚酯、石材等製成,而洗手盆桌面常見以陶瓷、木、金屬、石材等製成,不過也有洗手盆採用掛牆設計,不過採用洗手盆桌的優點,在於可將洗手盆來、去水渠隱藏在桌下的櫃子,也可利用桌下空間收藏清潔用品和工具,不過由於不少櫃子都是木造,在潮濕的環境下木材容易發霉變形。一般來說,洗手盆除在最下方設有去水位外,也在後方接近洗手盆頂部的位置設有另一個去水位,以防滿溢(這種設計尤其適合內嵌式洗手盆)。外置式一般更換較易,不過洗手盆桌面也較易積水,一些較差的設計也會令洗手盆間的洗手盆桌面難以清潔。內嵌式的洗手盆由於比洗手盆桌面低,一些洗手盆桌面設有斜水設計,將積水流向洗手盆,令洗手間清潔員工不用時常清理桌面積水,但缺點是擺放東西如盆栽時可能會不太美觀;不過內嵌式洗手盆的最大問題是當設施損壞時更換較麻煩。洗手盆桌面邊緣應稍為凸起,以防積水流出洗手盆桌面。洗手盆上安裝水龍頭,常見的以自動水龍頭和時間龍頭(也稱為自閉式水龍頭),以節省用水量,以衞生角度看安裝自動水龍頭較合適,因為可減少接觸水龍頭,當採用傳統水龍頭,洗手後會將洗手前雙手留在水龍頭的細菌帶回雙手;為更節約用水量,可在水龍頭安裝省水配件。另外,水龍頭的出水口應與洗手盆邊有一段距離,以免使用者洗手時會將水濺到洗手盆外,網主甚至遇過一些水龍頭,由於出水口太接近洗手盆邊,洗手時雙手會碰到洗手盆和水龍頭身,因此台灣設計手冊建議水龍頭出水處應該離洗手盆邊最少3厘米。此外,為方便小朋友使用洗手間設施,近年不少商場都安裝了適合兒童使用的洗手盆,將部分洗手盆安裝在較低的位置,但水龍頭及其他設施亦應盡量接近小朋友能使用的距離。另外,商場清潔工人需要取水以(在商場/洗手間)進行清潔,而一些商舖舖內沒有水喉,甚至商場會在公眾地方改劃為休閒食肆(包括咖啡店、雪糕店、甜品店等,網主如有空,或會撰文討論商場加建店舖情況),部分加建食肆由於建築限制或資源限制,沒法提供來去水設施,因此店員需要到洗手間取水,以進行店舖清潔及清洗食具(網主不清楚食肆會不會在洗手間取水以製作食品飲品,網主寧願相信部分食肆會訂購食用水以製作食品飲品),如在洗手盆取水實在是不方便,也容易弄傷身體,因此不少商場(以內地為主,澳門也有,但網主在香港已甚少看到,大概是把水龍頭隱藏在洗手盆桌下吧)會特地安裝水龍頭以供清潔工人及商戶職員取水及清洗清潔工具。
洗手盆頂部的去水孔,能防止洗手盆滿溢
國際廣場的洗手間洗手盆,由於自動皂液龍頭和自動水龍頭位置接近,使用時可能會同時觸發兩個龍頭的感應
洗手盆下藏櫃子,以收藏清潔用品和工具,不過在潮濕的環境下櫃子容易損壞
皇室堡洗手盆桌面呈曲面設計,有助濺起的水流回洗手盆內
安裝省水配件的水龍頭,用水量可比傳統的節省一半(參考維基百科
新都城二期新翻新的洗手間,水龍頭出水口離洗手槽桌面太接近,使用時除了會令水流向桌面外,也令雙手經常碰到水龍頭和桌面
元創方某層的洗手間,雖設有兒童專用的洗手盆,但卻沒有兒童專用的洗手皂液機,而抹手紙機也離地太遠
優越時代廣場的水龍頭,方便清潔工人和商戶取水及清洗清潔工具
內地有研究顯示,在洗手時使用洗手皂液洗手,殺菌效果最佳,因此洗手間有必要提供洗手皂液,不過內地不少商場的洗手間都沒有提供洗手皂液(如網主在2014年曾在武漢逛過十多個商場,卻發現只有三個商場的洗手間提供洗手皂液,其中一些較高檔次的商場如武漢K11漢街萬達廣場亦沒有洗手皂液提供)。在香港及國內網主逛過的洗手間中,絕大部分皂液機使用填充式設計,當皂液機皂液差不多用完時,洗手間清潔工人會從樽裝皂液中填充到皂液機,但外國有研究發現,使用填充式皂液機,會令皂液被細菌污染(曾有報導揭發香港商場洗手皂液含有細菌,大概是因為這種原因吧),有研究發現即使使用1:10的次氯酸鈉溶液(即常見的漂水)清洗皂液機內膽,亦未能消除細菌產生的生物薄膜,在七至十四日內皂液機細菌量回復到未以漂水清洗前的水平,因此使用者使用受感染的洗手皂液洗手,不但未能清潔雙手,更會感染細菌。有洗手間設施供應商推出密封式填充皂液機(原理就像蒸餾水機和空氣清新機,水樽和空氣清新劑採用密封設計以減低被細菌污染的機會,當用完後便更換整支水樽或空氣清新劑。有興趣的網友可在網上搜尋Sealed Soap Dispensing System),但網主似乎未見在香港及內地採用,網主亦不肯定噴咀是否會殘留細菌。當然,要發揮洗手皂液的殺菌效果,使用者需以正確方式洗手(可參考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提供的正確洗手五部曲,在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後香港不少商場都曾張貼正確洗手五部曲以教導使用者如何正確洗手),但網主個人觀察,不少男使用者洗手時都沒有以洗手皂液充份清洗雙手。不少商場會將洗手皂液機放在鏡櫃內,但其實這是較差的設計(網主稍後討論鏡櫃時會提到),也有一些洗手間將洗手皂液機放置在洗手盆旁的牆身,不過最方便的,還是為每個洗手盆附近安裝(可在兩個洗手盆之間安裝)一個感應式的洗手皂液機,以減少使用者手濕滴水弄濕洗手間地面,及洗手皂液滴到地面,令地面濕滑,增加使用者跌到的風險。洗手液可分為液狀和泡沫狀,前者是液態,而後者為泡沫狀,兩者使用的皂液機不同,因此訂購皂液前應先了解皂液機款式。泡沫皂液雖然較昂貴,但比傳統的皂液有不少優點,傳統皂液較易令皂液機機咀淤塞,滴下後也較難清理,而泡沫皂液由於用量較少,故較節省空間,也較耐用,亦有清潔用品公司研究發現使用者使用泡沫皂液洗手,能節省用水量約百分之十,不過網主留意到有衛生用品的公司,可使用同一款皂液在泡沫式噴咀和傳統噴咀,因此網主不知道更換皂液機噴咀能否令皂液機產生泡沫。
連城新天地的洗手間,皂液機掛在牆上,使用時或會將手上的水和皂液滴到地下,令地面濕滑﹐皂液乾了以後清理亦會較麻煩
洗手設施另一個重要的設施是乾手設施,可分為抹手紙和乾手機,而乾手機也可分為傳統的乾手機,和兜型噴氣式的乾手機,兩者的分別在於後者透過機身噴出高速空氣以達到乾手目的。由於乾手機需用電,不少洗手間都將插蘇位安裝在乾手機附近,但需和乾手機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使用者使用時將水濺到插蘇位。雖然大多數人認為使用乾手機較環保,亦較有效乾手及殺菌,但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曾在2008年進行乾手研究(威斯敏斯特大學在2015年進行另一個乾手研究,但因需付費才能看到完整報告,所以網主沒有在此引用),以五種不同品牌的抹手紙、一款暖風乾手機及一款兜型噴氣式乾手機作研究分析各種乾手方法,發現傳統的乾手機乾手效能最差,要令雙手的水份減少百分之九十,需時約四十七秒,如只使用乾手機乾手十秒,只能去除約33.7%的水份,比起使用抹手紙及噴氣式的乾手機只需十至十一秒就能去除百分之九十的水份,乾手機的乾手效能明顯較差,更何況根據網主觀察,不少男使用者都只使用幾秒乾手機,因此不少男使用者離開洗手間時雙手還是十分潮濕的。同一項研究第二部分找來十男十女,使用公廁後沒洗手直接回到實驗室,然後使用實驗室提供的洗手皂液洗手十秒,再分別使用兩款抹手紙或兜型噴氣式乾手機乾手十秒,或暖風乾手機乾手二十秒,研究檢驗使用者的手指及手掌,發現兩款抹手紙分別能減少細菌含量,分別是51%、48%及76%、77%,但使用暖風乾手機後,細菌含量竟增加194%及254%,而使用兜型噴氣式乾手機,則增加42%及15%。研究第三部分將細菌培養液放置於不同乾手設施的不同距離(由乾手設施的正下方,每隔25厘米放置細菌培養液,到距離乾手設施的兩米止),在一男一女使用者使用了乾手設施(和第二部分乾手方法相同)後將培養液放置在攝氏三十度的環境兩天,再量度細菌數目,實驗共進行五次,再綜合結果。研究發現乾手設施下方普遍能滋生細菌,其中兜型噴氣式乾手機機下細菌數目最多,以距離乾手機25厘米細菌數目最多,是乾手機下細菌數目的1.6倍,甚至到距離乾手機1.75米,細菌數目還比抹手紙下細菌數目還要多,而由於研究沒有將細菌液放置在兜型噴氣式乾手機上方,因此沒有有關數據,但由於兜型噴氣式乾手機下方被機身阻擋,因此網主相信機身上方含菌量或不比乾手機下少;另外,暖風乾手機下的細菌數目也比抹手紙下多很多倍。雖然實驗將細菌培養液放置兩天,而一般商場洗手間每天最少大洗一次,但由於實驗只由男、女使用者各進行五次乾手,而實際上洗手間乾手設施使用情況頻密得多,因此洗手間的含菌量可能比實驗結果更多。第四部分針對兜型噴氣乾手機進行研究,在倫敦火車站八個男洗手間及八個女洗手間的兜型噴泉乾手機不同部位進行取樣,發現乾手機底部含菌量最高(甚至比不少廁格廁所板還要高),亦發現大部分樣本含葡萄球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亦有部分樣本含有大腸桿菌。研究認為,由於兜型噴氣式乾手機底部經常濕潤,有利細菌滋生,網主亦發現內地有使用者會將垃圾棄置在乾手機內。當然,研究只測試一款暖風乾手機及一款兜型噴氣式乾手機,可能不夠全面。不過總的來說,從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2008年的研究看來,乾手機不但不是有效的乾手設施,更是滋生細菌的溫床,也會將細菌從使用者手部吹到洗手間其他地方,而網主留意到部分洗手間的乾手機頗為骯髒,因此網主對商場洗手間提供乾手機頗有保留;由於潮濕的環境有利細菌滋長,加上不少的男使用者都沒有花足夠時間洗手(甚至有些男使用者沒有洗手就離開洗手間),而使用乾手機更會令雙手細菌增加,如遇上洗手間入口設有大門,又或通往洗手間的走廊設有防煙門,潮濕的手握上手柄,容易將細菌帶出洗手間,因此呼應了文首提到有調查發現,商場洗手間大門手柄為藏菌黑點。一些商場為開拓財源,亦為節省成本,除了不提供抹手紙外,更會在洗手間外設置紙巾售賣機,讓有需要的使用者自行購買。另外有些商場將抹手紙箱/乾手機和垃圾筒一體化,但這也不是一種好的設計(下面會提到原因),另外,乾手機前也應有一定空間,例如不應放在太接近洗手間門的位置,以免阻礙出入洗手間。也有採用水龍頭和乾手機一體化的洗手盤(例如LixilDyson),其理念是乾手時將水份滴到洗手盤排走,以減少滴水到地下,網主曾於2017年在廣州太古滙看到其中一款(但2019年8月再到太古滙已看不到),其實這也不是一個良好設計,其一在於當洗手盤淤塞時乾手機就不能使用了,但最大問題是有外國研究(連結:ETNet)發現公廁最骯髒的地方是門柄和洗手盆,尤其不少人如廁後只以清水洗手,因此使用乾手機時,會將洗手盆內的細菌吹到雙手。
Mikiki的兜型噴氣式乾手機
黃大仙中心北館(前稱龍翔廣場)的乾手機底部有不少污漬
雖然形點I洗手間的噴氣式乾手機聲稱採用抗菌陶瓷以抑制細菌在乾手機滋生,但內壁卻有不少污漬
熙璟城洗手間外紙巾售賣機
太古滙洗手間曾安裝結合乾手機和水龍頭的裝置,水龍頭在前方,使用後攤開雙手使用兩邊的乾手機吹乾雙手
抹手紙箱和垃圾筒一體化的設計帶來的問題

由於鏡櫃看來比較美觀,也能用作收藏物料,不少商場都會安裝鏡櫃,亦將抹手紙、皂液機放置在鏡櫃內,不過對使用者來說,由於鏡櫃底部的開口都被鏡櫃阻擋,鏡櫃的深淺也各有不同,使用者往往需要俯身尋找這些設施,一些手工差劣的鏡櫃,甚至出現鏡身(蝕刻)指示與設施位置不對位的情況,因此將抹手紙、皂液機等放置在鏡櫃內的設計,不是一個讓使用者容易使用的設計。一些商場會將洗手盆及相關設施(如鏡子)設於洗手間外,以讓男、女洗手間共用,不過網主相信不少使用者除使用洗手盆作清潔雙手外,還會使用鏡子作整理儀容、補妝之用,因此將洗手盆放在洗手間外的設計似乎不太妥當。
龍崗萬科廣場的洗手間鏡櫃。由於和實際設施位置不符,所以商場另外貼上指示
黃大仙中心北館(前稱龍翔廣場)的洗手間鏡櫃也出現指示與設施實際位置不對位的情況

洗手間另一種常見的設施是垃圾筒。垃圾筒款式五花八門,以垃圾筒開口分類,可分為無蓋的、腳踏式掀蓋的、翻蓋(又稱為千秋蓋)的、半斜蓋的、筒側開口等(例如新世紀物料供應及工程有限公司供應不少商場的「傢俬用品」,也供應不少垃圾筒,從垃圾筒目錄中網主發現該公司售賣感應式開關垃圾筒,能感應手部動作去打開筒蓋,但網主逛過的商場中只有深圳九方薈洗手間發現感應式開關垃圾筒,不過由於垃圾筒貼近馬桶,使用洗手間時垃圾筒蓋經常被打開;另外好像有商場育嬰室使用感應式開關垃圾筒),常見的以不鏽鋼或鋁為主,也有塑膠製垃圾筒。不少商場的洗手間會將垃圾筒放在洗手盆桌面下,在洗手盆桌面設有開口,以方便使用者洗手後棄置抹手紙,也讓垃圾筒及垃圾隱藏在洗手盆桌面下,以保持洗手間美觀衞生,但這種設計會讓洗手盆桌面積水流到垃圾筒,從而增加垃圾重量(暫時還不算問題,但當推行垃圾徵費後可能會令商場垃圾費用增加,如商場設有垃圾壓縮機,則這應不是問題)。也有商場會將無蓋垃圾筒放在暖風乾手機下,除可方便使用者棄置垃圾外,也可讓使用者使用暖風乾手機弄乾雙手時,讓垃圾筒收集滴水,以保持地面乾爽,但這種做法有不少問題,除了上述提過的增加垃圾重量外,由於無蓋式垃圾筒方便一些使用者將痰吐在垃圾筒內,當使用暖風乾手機時,暖風會吹進垃圾筒,而上段提過的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研究,也發現暖風乾手機下方是細菌滋生溫床,網主相信商場清潔工清理垃圾筒垃圾的頻率,應該會比不上以消毒清潔劑拖地吧。網主也發現部分商場使用翻蓋式垃圾筒,但由於將垃圾放入垃圾筒內需接觸翻蓋(將廁紙扔進翻蓋面,由於廁紙重量不足,未能令翻蓋打開),有機會接觸到翻蓋表面的細菌,而當垃圾筒垃圾太多或垃圾較大(如紙尿片,甚至網主在某商場扔掉500毫升的膠樽,也被翻蓋卡住),也有機會將翻蓋卡住,亦不方便(網主在testingmama網站的我最喜愛的育嬰室2015,也看到有商場的育嬰室使用翻蓋式垃圾筒),因此網主覺得商場(包括洗手間)不適合使用翻蓋式垃圾筒。從衞生角度看,腳踏式掀蓋垃圾筒和感應垃圾筒似乎較適合洗手間。
香港單車館洗手間的翻蓋式垃圾筒,這種設計會讓使用者接觸翻蓋,也容易卡蓋,因此不適合高用量和對衞生要求較高的環境使用
洗手間除提供使用者洗手外,也提供使用者如廁的設施。男洗手間和女洗手間不同之處,是男洗手間設有尿廁(在外國也有女士適用的尿廁,但網主沒聽說過在香港和內地的商場提供這種設施)。以尿廁的構造,可分為尿兜(也稱尿斗)和尿槽,前者讓每個使用者獨立使用,而後者則可讓超過一個使用者同時使用,因此從私隱角度看,尿槽不太適合。(網主在使用洗手間時,也曾看到有使用者如廁時會偷看其他使用者)尿兜一般以陶瓷物料製成,但也有不鏽鋼尿兜。為保障使用者私隱,內地不少商場的洗手間都在尿兜之間加裝間隔,但在香港商場的洗手間則較少採用,而台灣設計手冊及新加坡指引都建議設置,以阻擋旁邊使用者的視線。尿兜一般都會設有水箱,不少舊式尿兜會採用定時沖廁,但這種設計較浪費沖廁水。較新的尿兜則採用感應沖水,當感應到使用者離開尿兜後就會沖廁。香港規例在第19條規定尿兜的沖廁水量,不過網主覺得有點不合時宜(香港規例第19(2)(c)(ii)規定,尿廁「每隔一段按需要而定的時間排水不少於4.5升」,尤其香港曾出現旱廁,如根據香港規例則安裝旱廁已觸犯規例;相反,新加坡指引建議尿兜每次沖水不多於1.5升),在外國也有不少洗手間安裝無水尿兜(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無水尿兜的原理是在排水管道採用虹吸現象,而為免排水管道有異氣湧出,排水管道會注入比水為輕的液體,不過由於尿液未經稀釋就被「排出」(實際是「吸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會較易積聚尿石,而排水管道也應採用膠喉,以免被尿液侵蝕而漏水),根據維基百科,甚至有外國城市強制洗手間需採用無水尿兜。尿兜的設計應以沖水時不會濺出尿兜為佳,不過網主在內地遇過一個尿兜,在網主使用時突然濺出沖廁水。此外,尿兜應設有較凸出的接尿口,以改善滴尿情形。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尿兜應離地最少15厘米,以方便清潔,而新加坡指引更建議在尿兜下設置不寬於15厘米的去水渠。
興田商場熟食檔洗手間的尿槽
香港某日本菜食肆的洗手間尿兜,除採用自動感應沖水外,在尿兜中央設有標記,可讓使用者「瞄準」,亦可讓小朋友學習如何使用尿兜
利東街商場洗手間尿兜中央的蒼蠅標記,雖有「瞄準」效果,但可能會讓使用者以為是真的蒼蠅,而對洗手間產生負面印象
為保障使用者私隱,不少洗手間在尿兜之間設有間隔以阻擋旁邊使用者的視線
除尿廁外廁格也是洗手間常見的設施。廁格可讓使用者獨自使用洗手間設施,除確保私隱,也可避免出現尷尬情況。不過不少商場的洗手間面積有限,廁格的面積都不大,網主也遇過一些洗手間廁格面積很小(其中一個在九龍某裝修豪華的商場內),加上廁格牆身安裝了設施阻擋出入,當打開門進入廁格後要轉身關門,身體可能會擋住廁格門。台灣設計手冊和新加坡指引都有建議廁格的最小尺寸,以提供空間予使用者出入,另外為方便清潔,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廁格門應離地3至5厘米,而新加坡指引亦建議廁格間的間格應離地5厘米。廁格內最重要的設施是便溺設施,主要分為坐廁和蹲廁,內地以蹲廁為主,但在香港除一些較舊的商場還保留蹲廁外,大部分商場都安裝坐廁,新加坡指引建議洗手間採用坐廁,但台灣設計手冊則建議坐廁與蹲廁之間的比例最少需為2:3,看來是各地使用者如廁習慣不同的原因。在一些同時提供坐廁及蹲廁的洗手間,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在廁格門上加以標示。一些研究人體工學的人認為使用蹲廁比使用坐廁更能令糞便排出,使用蹲廁也較衞生(因為坐廁廁板可能含菌和骯髒,也有使用蹲廁的人使用坐廁時,將雙腳踏在廁板上;另外,排便時也有可能將坐廁內的廁水濺起,彈到臀部),而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先生在東方日報的訪問中提到,使用坐廁前,人們通常會利用洗手間提供的廁紙舖上廁板,因此會造成浪費。不過蹲廁也有其缺點,首先,由於使用時人體重心改變,加上使用時腿部和膝蓋受力較大,使用蹲廁容易發生意外,在古今中外也有使用者跌入蹲廁的紀錄,因此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在廁格內加裝扶手(不過網主在內地的洗手間廁格都看不到商場加裝扶手,大概是因為內地人早已習慣使用蹲廁吧);另外,由於蹲廁內斜度比坐廁為少,蹲廁的沖水力度會較大,以將排洩物沖走,因此在沖廁時較易濺起水花,噪音也較大;此外,蹲廁的用水量似乎比坐廁要高。由於網主對蹲廁沒有研究,故這裡引用台灣設計手冊的觀點:台灣設計手冊建議建築師在規劃洗手間時應預留或預先開挖樓板,以將蹲廁設施埋入,以使洗手間和廁格間水平一致(網主在香港和內地的商場,常見蹲廁廁格內比洗手間高一至兩階),也建議蹲廁應與門平行排設,以方便應門及進出。另外,蹲廁的沖廁掣應採用感應式或腳踏式,以避免使用者如廁後接觸,傳播細菌。
K11洗手間廁格門離地,方便清潔
優越時代廣場的蹲廁,設有腳踏式沖水掣
香港的洗手間較普遍採用坐廁(又稱馬桶)。坐廁可分為直衝式及虹吸式坐廁,(以下參考自六號出口的《馬桶的沖水方式優缺點概述》一文),直衝式坐廁利用水力排出坐廁內的東西,坐廁壁較陡,存水面積較小(因此防臭較差,也較易在壁身結垢),管徑較短而粗(因此較易將較大件的物件沖走,也較不容易淤塞)。虹吸式坐廁可分為傳統虹吸式坐廁、旋渦式虹吸,和噴射式虹吸。一般來說,虹吸式坐廁利用虹吸現像,將坐廁內的物件「吸入」排水管道,虹吸式坐廁一般存水面較大,沖水噪音較小,也較易沖掉黏附在坐廁壁面的污物,但沖水時需要較多水量,而排水管也較幼,因此較易堵塞(因此網主建議洗手間廁格設置垃圾筒,稍後會再提到)。一些較高檔次的洗手間廁格會提供廁板消毒機,讓有需要的使用者使用前先以消毒液(一般含酒精)噴灑在(廁格提供的)廁紙,再為廁所板進行清潔消毒。也有一些商場(如海港城)更提供用完即棄的坐廁坐墊紙,讓使用者使用時不用直接接觸廁所板。由於將尿液沖走不需要使用太多水,一些坐廁會設有兩個沖水掣,分別為小便後和大便後沖水而設,以節省用水量,但這種設計好像較昂貴。在日本,一些較高檔的洗手間,甚至引進先進的坐廁,在廁板加裝發熱線以令使用者感覺溫暖(在2019年8月26日開業的K11 Musea也引進加裝發熱線的廁板),也提供沖洗臀部的功能,不過這種坐廁需要電源,因此在設計洗手間時需為各廁格預留電線管道,而網主用後亦覺得效果不太好(因為使用廁紙抹乾時廁紙會霉爛);新加坡指引也建議最少一個廁格需提供清洗設施(可提供坐浴桶或上述的先進坐廁)。日本不少洗手間的廁格也會播放音樂,以掩蓋使用者如廁時發出的不雅聲響。
洗手間提供廁板消毒機,讓有需要使用者使用前為廁所板清潔消毒
海港城洗手間廁格除提供廁板消毒機外,亦提供坐廁坐墊紙
坐廁坐墊紙
K11洗手間坐廁設有兩個沖水掣,分別為小便後及大便後使用,惟沖水掣並沒有清楚標示用途
形點I的洗手間坐廁沖水掣採用感應設計,讓使用者不用接觸沖水掣
廁格除提供便溺設施外,不少洗手間也會在蹲廁或坐廁旁放置垃圾筒,以讓使用者棄置垃圾。在香港,由於絕大部分洗手間都沒有在廁格設置垃圾筒,因此部分使用者會將一些較私隱的垃圾(例如弄污了的內褲、衞生巾)棄置在馬桶內,而一般幾個馬桶會連接到這一層的去水渠,因此這些垃圾可能會在去水渠中卡住,令整個洗手間的馬桶都淤塞,因此網主認為廁格放置垃圾桶有其必要性。從衞生角度看,使用感應式或腳踏式馬桶較合適。在香港,大部分洗手間廁格都會提供廁紙,但在內地則較少見,而即使內地的洗手間提供廁紙,也只放置在廁格外,因此不少人會在進入廁格前拿取大量廁紙,反造成浪費;不過大部分使用者不會在沖廁前將廁所板蓋好,因此沖廁時會有污水濺出,甚至彈到廁格內的廁紙架和廁紙上,因此較易受污水污染,有傳媒在2013年抽驗八個不同公共地方洗手間的廁紙樣本(其中七個廁紙樣本在廁格內的廁紙架抽取,而另一個則因為廁紙架設於廁格外,所以在廁格外的廁紙架抽取),發現全部廁紙樣本含菌量都超標(太陽報報導),最嚴重的含菌量達每克六萬二千個,甚至比內地標準超出102倍,而從廁格外廁紙架抽取的樣本,含菌量亦達四萬四千個,比內地標準超出72倍(大概是和使用者洗手不當,因此將細菌從潮濕的手帶到廁紙架和廁紙吧)。為令廁紙能持續供應,新加坡指引建議採用雙廁紙的廁紙架,而網主亦在香港發現少部分商場的廁格安裝這種廁紙架(而在網主發現有日本食肆,更在廁格放置十二卷廁紙)。為方便使用者,洗手間會在廁格門後或廁格間格牆身安裝掛鈎,以讓使用者將隨身物品掛在掛鈎上,不過由於部分洗手間廁格門和天花間有空位,讓小偷有機可乘,「伸手黨」趁使用者專注「工作」時伸手拿取掛鈎上的東西,因此網主在某商場工作時上司下令將所有廁格掛鈎拆掉,不過網主覺得掛鈎有其必要性,尤其使用蹲廁時,身上背著東西,除了令人體重心改變(尤其是背上背囊,會令使用者仰後)外,也容易將東西弄污。新加坡指引建議在廁格門上安裝雙掛鈎,而台灣設計手冊更建議在廁格除安裝掛鈎外,更可考慮提供置物架,甚至在廁格內加裝嬰兒坐椅,以方便家長使用。此外,台灣設計手冊亦建議,因應使用者的需要(尤其是女性及長者的生理需要),提供一個設有坐廁、換裝平台及洗手盆的獨立廁格,在香港部分暢通易達洗手間(俗稱殘廁,因早期這種洗手間是為「殘疾」人士而設)可達到這種要求,不過當一個看來身體健全的人使用,可能會被人誤會濫用暢通易達洗手間(其實「殘廁」有不少被濫用的例子,例如在香港,某女藝人被發現與男友在「殘廁」"Gathering",而「殘廁」也被不少吸煙者霸佔以作吸煙空間)。深圳龍崗萬科廣場提供"Dressing Room",大概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吧(網主那次到龍崗萬科廣場時有人正在使用"Dressing Room",因此網主不知道"Dressing Room"提供哪些設施)。
國內不少洗手間,廁格都會放置垃圾筒,圖為東莞益田假日天地廁格
太子大廈洗手間廁格的雙卷紙架
康怡廣場洗手間廁格的雙卷紙架
廁格提供掛鈎,應與門邊有一定距離,及採用防鈎設計,以免小偷有機可乘
龍崗萬科廣場的"Dressing Room"(左)
另外,有些較高檔次的洗手間,會在廁格內安裝洗手盤甚至鏡子,讓顧客如廁後先洗手甚至整理儀容後才步出洗手間。
K11 MUSEA部分廁格內設有洗手盤
有些商場會在洗手間附近(或在洗手間內)提供儲物室,以供洗手間清潔工放置工具(例如地拖、水桶)、耗材和物料,不過不少商場都沒有為洗手間清潔工人提供儲物室,不少商場清潔工會將物品放在洗手盆下或鏡櫃內,但這些地方可能不夠空間放置較大型的工具和物料。也有商場利用管道房(甚至一些機電設施房間)放置上述物品,但這些房間設計上並不適合作擺放清潔工具、耗材和物料,擺放物品亦會阻礙設施保養維修。網主亦發現部分商場會將物品放置在廁格內。因此,新加坡指引和台灣設計手冊都建議增設儲物室,台灣設計手冊更建議最小尺寸需為1.5米長,0.9米寬。
大概是缺乏儲物室吧,龍崗萬科廣場的廁格被用作擺放工具
商場洗手間以設有向街窗戶較為理想,因為窗戶可將街外的新鮮空氣帶進洗手間內,而透過窗戶,可讓陽光透入洗手間,除了提供天然照明外,陽光也有殺菌的作用。但設有窗戶的洗手間也有一些問題:首先,部分商場使用透明玻璃,因此在洗手間外可以看到洗手間的情況(例如在深圳金光華廣場,洗手間外是繁盛的車路,另一邊也有不少住宅),所以為確保使用者私隱,使用磨砂玻璃較合適;而設於郊區的洗手間,也吸引蚊蟲飛進洗手間,因此洗手間需設置防蚊設施(例如內地不少商場會燃點蚊香,而香港的公共洗手間則會使用捕蚊燈);另外,如窗戶較大,應安裝可上鎖的窗花,以免使用者從洗手間窗戶躍下,或小偷利用洗手間窗戶從商場外面爬入商場。不少商場的洗手間都沒有窗戶,這些「黑廁」只能依靠機械式通風,將洗手間內的污濁空氣透過管道/光井抽走,及將街外的新鮮空氣透過管道/光井帶進洗手間內,但網主在商場工作多年,卻從未聽說過有商場會定期進行管道和光井清潔。抽氣口和鮮風口應有一定的距離,以增加換氣效率。新加坡指引對洗手間的通風有不少建議:如洗手間需使用機械式通風,洗手間的換氣量最少為每小時十五次,鮮風口的換氣量最少為每小時五次,鮮風口亦應放在較低位置,而洗手間每一部分應在抽風口3米距離之內;即使洗手間採用天然通風,換氣量最少為每小時五次。
祥龍薈的洗手間,由於抽氣扇設於門口上方,加上洗手間門長期打開,抽氣扇將門口的空氣扯走,因此洗手間內部的臭味積聚,未能依靠抽氣扇抽走
如洗手間面積不大,比較理想的設計是將鮮風口和抽風口設在洗手間兩邊
洗手間的鮮風口,設有向下的百葉以防清潔時將水流入
為改善洗手間環境,新加坡指引建議在洗手間採取一些美化設施,如放置易於打理的植物、安裝掛畫(需提供充足照明及防水),及在角落放置裝飾、雕塑等。放置這些美化設施時,應避免令洗手間出現視覺上的死角或讓不法份子能匿藏的空間。放置大型物件時,亦需盡量降低物件重心,及將物件穩固地擺放,以免小朋友接觸時或被使用者意外絆到而將物件弄倒,釀成意外。
The pulse洗手間的假花,但放在皂液機下,因此皂液會滴到假花
壹海城的洗手間假花
龍華九方購物中心洗手間的「天空之城」主題掛畫
總的來說,洗手間應以清潔乾爽、通風良好、容易打理、仔細設計佈局、方便傷健人士及有特殊需要人士及保障使用者私隱為設計原則,盡量採用感應、無接觸設計,及從使用者角度設計洗手間。

相關相片已上載到facebook群組洗手間

35 則留言:

  1. 好一篇厠所文章
    壹號名薈尿兜 : 是類似8萬5, 純為了數字的設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似係,壹號名薈得九萬呎,如果冇計錯數應該只需要6個尿兜,但實際上壹號名薈有兩個洗手間,其中一個係商戶專用,所以理論上其實佢已經提供多咗(但未計補習社、琴行等等教育機構專用洗手間,唔肯定呢D商舖入面有冇)

      刪除
  2. 洗手間入口的最理想設計,是採用無門設計 : 請問有冇衛生條例規定要有門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大把地方洗手間入口冇門啦,除咗領展商場外機場、港鐵部分車站、部分商場、公廁都有採用無門設計,所以網主相信唔會有衞生條例規定要有門

      刪除
    2. 反而消防條例就有規定一定面積要有防火間格,走火通道內設洗手間,洗手間入口有門似係滿足消防條例多D

      刪除
    3. 網主再睇返建築物(衞生設備標準、水管裝置、排水工程及廁所)規例,其中第80條規定洗手間要有可以自動閂埋嘅門,第81條亦規定門需要通往露天地方,除非有化學處理

      刪除
    4. 謝謝追影族回覆及不斷豐富內容,讚 !

      刪除
    5. 唔駛客氣 ^^
      嚟緊等冇咁忙時應該會再更新一次先收工

      刪除
  3. 最近網主留意多咗洗手間,有更多心得,網主得閒會大執咖啦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男尿厠應以坐地長身式(例如To To)果D,可方便大人及小朋友,叧外同意樓主所説要用尖咀式,否則有尿滴在地上。最好,在尿厠下可再加去水渠位,以收㠍滴尿!

    回覆刪除
    回覆
    1. 坐地式冇咁易清潔,唔少地方都建議尿兜最好離地

      刪除
    2. 可否設置長身的尿厠,以让大人細路也可共用,而又是離地式,方便清潔。

      刪除
  5. 至於洗手盆則建議使用大型長洗面渠式,不用獨立洗手盆及不用台面,因台面容易濕!
    但洗手後,手上的水則較難處理,可以在洗手盆位而面做幾條渠位收集滴水!但我不知成本多少?!
    叧外,洗手液及乾手机問題更難处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網主見過唔少人會放嘢響洗手盆面,所以唔可以否定佢嘅功用,其實只要枱面有斜水同埋選用一D唔會「黐水」嘅物料就可以令枱面唔濕

      刪除
    2. 用水渠式大洗手盆令到冇左枱面,但在鏡位仍会設小枱位,让人放下嘢!例如眼鏡,可以方便一
      洗面!
      反而,只有枱面而多數有水濕則放唔嘢

      刪除
  6. 至於坐厠及蹲厠,我認為各樣有D好,可供選择!
    但坐厠應附清潔消毒液以供清洁厠板!而蹲厠則ㄧ定要加扶手及坐掣,但有項問题較難解決,就是D poopoo 落在蹲厠外,冲水冲不走!我曾想过在厠格加按式水喉,可让人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呢D嘢通常都係廁工做啦

      刪除
    2. 同意最好由厕工做,但若蹲厠内可加設沖厠盆外的水喉設備(以定量按下式的水龙头),則用厠人若发現自己或上手D嘢落在厠盆外,也能自己处理,方便D!

      刪除
    3. 如果條喉太短就沖唔到,太長又會整污糟同戟到人,同埋擺條喉響果個位,用嘅人通常都係開完大之後用,感覺唔係咁衞生,網主個人就唔建議啦

      刪除
  7. 至於男女厕比例真係失衡,男坐厠加尿厠應與女坐厠成l比1.5或以上!
    以往,只以男坐厕與女坐厠作l比1.5!這完全錯!例如,男坐厠2个,女坐厠3至4个,以往D人以為是合比例,但其實冇計尿厠,有2男坐厠的厠所起碼有多2至4个尿厠,所以就出現失衡!
    真正比例應男2坐厠+2尿厠比女6坐厠就差不多!
    但香港尺金寸土,不是政府改例發展商不会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被誤導了,正如網主文章提過,「不少傳媒、機構著眼於男、女洗手間設施比例,以男、女洗手間設施比例去衡量洗手間設施是否足夠,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忽略了洗手間設施數目,實際上不少商場的男洗手間設施都不足夠」,以網主個人經驗,去過幾個商場,要用廁格但因為太多人用,要去幾個廁所先用到。有部分原因係有D響商場返工嘅人,趁休息時間響廁格入面休息,甚至煲煙,呢D人響廁所好耐先出嚟,令真正有需要嘅人等好耐

      刪除
    2. 始終,男女厕格都失衡,香港女多男少(雖然差別不大),但女士开大开少及每月的事都要入厠格,所以需求大男士ㄧ倍有多,而男士开少多在尿厠,速度又快过女士,所以加女厕格是必须!

      刪除
    3. 所以網主講緊男、女洗手間設施數目,而唔係男、女洗手間設施比例

      刪除
  8. 另外我建議各公厕商場厠格均設煙霧感應器,有人食煙就會有alarm.

    回覆刪除
    回覆
    1. 理論上係好,但要做多唔少嘢,例如響入口當眼地方貼出警告告示,話畀人知洗手間已安裝煙霧感應器
      仲有就係重置響鳴嘅問題,如果入面個使用者突然發狼戾可能會搞到廁工,加上部分商場預算有限,可能一個廁工睇兩、三個廁所,咁響一大輪商場都未必有人知(如果要駁綫入控制室再整一個控制面板,可能成套嘢會好貴)

      刪除
    2. 若Alarm只在有煙時響及發出红燈警示,而有关響声只在厠内,並在冇煙時停,对人手影响不大,但可阻止人吃煙及其問题。可以ㄧ試!

      刪除
    3. 唔係咁簡單,要等煙味散晒先唔響,咁都要一段時間咖

      刪除
  9. 厠所内抽風換气要加強,另外更要有强加吹地式風扇,以保持地下乾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如果廁所有廁工駐場,廁所應該濕極有限,反而因為洗手間空間有限,未必夠位放吹地式風扇,放得唔好仲有機會戟到人

      刪除
    2. 我所觀察與你有些出入!
      在大商場時常有工友處理,滴尿及洗手滴水的問题都不太大!但在其他厕所則出問题!
      叧外,若在厠所設計上花点功夫,亦可減人手!
      例如在洗手盆底放吹地式風扇則不会拌到人!也能減地面的濕!而我早前建議的在洗手盆前地面開兩三條渠收集洗手滴水,亦是希望㳦地湿及減人手!

      刪除
    3. 其實仲有一個問題,就係好多人洗手唔乾淨,網主上面文章提過,外國做過實驗,發現洗手間乾手機下含菌量高,再加埋吹風機,就會將細菌吹到洗手間唔同地方
      其實整渠最大問題唔係錢,係美觀問題,一般發展商唔會咁做囉

      刪除
  10. 女厠格内垃圾筒應用脚踏式,而洗手盆旁垃圾筒則應用冇蓋式,以方便人掉纸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男廁廁格都應該提供垃圾筒,網主都見過部分商場有,比例上內地廁所較多

      刪除
  11. 男厠格我不認為要放!作用不大而增加人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係咖,放咗垃圾筒可以減低馬桶淤塞機會,其實可以減少維修成本
      尤其係有D設計不良嘅洗手間,每一層位置唔同,馬桶去水渠唔係直落下一層,甚至網主聽講過有D洗手間下面係舖頭,要通渠好麻煩

      刪除